ASJ科學家的育成秘訣,藏在化學課堂的細節裡發表時間:2022-11-15 14:29 ![]() ![]() ![]()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科學與科技的創新的重要性日漸明顯。在今年10月發佈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並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與科技,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種關係? “科學(Science)”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是已系統化和公式了的知識,其關鍵字為“學”。 “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科學”和“技術”的合成,簡稱為科技。其關鍵字應為“技”,即技術。 從此可見,科學與科技有著密切聯繫,這也是ASJ重視學生科學科技能力發展的重要原因。 ASJ化學的核心課程理念 提及科學,數理化是我們特別重視的理科科目。
以化學為例,它是一門研習物質的科學,研習範疇包括物質的:成分、結構、性質及變化等。在ASJ的課堂裡,我們希望通過與學生共同經歷一連串有趣及與生活連接的實驗,讓他們具象化地瞭解書本上抽象的化學反應,這也正是ASJ化學老師們的共同目標。 寓教於學,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ASJ各年級的化學課堂吧! G8:科學課程的教育是承上啟下 G8的科學課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課程,相對於G7,內容是在緩慢地增加廣度和難度,但是對知識的理解,學習科學思維方式,鍛煉邏輯能力上有一定要求;同時也是要為G9的分科(物理、化學、生物)做好知識積累和能力儲備。
7-8年級目前用的是香港的科學教材新編科學,該套教材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實驗、交流、合作、寫作等能力,這也是MYP專案所注重學習過程,強調總結性評估,而非一紙考試定成績的傳統教育。 ![]() ![]() 該套教材是全英文版本,ASJ MYP項目在整個初中階段都是全英文教材,對學生是一個挑戰,老師也會提供最大的幫助,我們講解是雙語的,相應的專業詞彙也會給出英文解釋,同時還為學生編寫了詞彙表。 ![]() ![]() ▲G8教材 我們的教學嚴格遵循MYP的體系,在學期之前要設置好形成性評估方案,在此基礎只上經過科組討論,設置單元計畫,和每節課的計畫。形成性評估和開放性作業,無邊界課堂是我們科學課的特點。除了傳統的實驗,我們更看重學生通過實驗學到了哪些科學概念,是否能靈活運用這些概念和觀點,比如引數、因變數、控制變數。同時我們會有大量的主觀性的、開放性的作業,來提高和激勵學生,比如設計一個實驗、進行描述性答辯、製作動植物標本。 ![]() ![]() ![]() ![]() ![]() ![]() ▲G8学生优秀作品 G8的王紫冰和庾波爾都是在ASJ第一次接觸化學,“有趣、好玩又能學到知識”,這是她們經歷了實驗課後的最大感受。課堂中,周鋼老師最初會用大家習以為常的事物做實驗,例如呼吸。通過實驗,王紫冰和庾波爾看到了自己的呼出的氣體與碳酸鈣產生化學反應並形成沉澱物,也因此記住了呼出氣體含有二氧化碳的知識點。在理論課堂上,課題的研究和彙報同樣讓她們收穫不少,與團隊成員一起查閱資料,嘗試分工合作完成展示,除了課堂知識,還學會了如何與團隊成員溝通。王紫冰和庾波爾都非常期待下一次的課堂展示,希望能把學習到的知識通過這種形式展示出來,與大家分享。 周鋼老師想對學生說的話: 學習本身是沒有太多的技巧和捷徑的,事實上世上任何一項技能想要達到嫺熟的水準,都需要大量的練習,對於學習來說,除了大量的閱讀、練習、思考、寫作本身沒有太多的技巧,對於我自己來說,閱讀本身都變成生活的一部分,閱讀可以讓我們在浮躁的社會中靜下心來,去體會另外一個世界,去感知日常生活中體驗不到的情感,快樂、憂傷、幸福、迷茫、尋找自我。我看到部分孩子最近在讀《思維簡思》,介紹了不僅講人類從原始人,如何進化成現代文明,也一些諸如牛頓與胡克的愛恨糾葛的八卦;也有孩子在讀英文版的小王子,配合喜馬拉雅聽書來提高英文。他們都在進步。 另外一個就是思考,現在很多同學時常把“不會”和“老師沒教”掛在嘴邊,這種同學丟掉了通過深入思考,探尋知識的樂趣。互聯網時代,大家被短視頻、快消文化、流行梗切割了持續關注一項事物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作為家長和學生要有意培養自己安靜下來(家長也可以一周陪伴孩子閱讀一到兩小時,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去讀自己喜歡的書,做自己能夠深入其中同時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學習音樂,提高運動技能,興趣愛好中鍛煉的專注度,和綜合能力,能幫助學生在今後的道路上走的更遠、更久、更輕鬆。 G9:為高中DSE課程打下堅實基礎 對於將來要勵志于報考理工科大學專業的同學來說,G9的化學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程,9年級是初中的最後一年,我們學校G9需要為DSE課程打下一個非常堅實的基礎。G9也是學習習慣、語言能力、邏輯思維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拉下太多課程、或者沒有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將會給高中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困難。
G9依舊採用的是香港的全英文教材,就化學課而言,學生要學習元素週期表、原子結構、第一族、第七族元素的物理和化學知識,內容方面不會太多和太難,語言將是學習上的一個挑戰,全英文的教材目的是為了學生將來高中乃至大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鼓勵學生用一些工具幫助理解學科知識,比如電子詞典、翻譯筆、翻譯軟體。同時我們也提供了詞彙表,課堂的授課針對不通學生會採用不同比例的英語和普通話雙語教學方式。 ![]() ▲G9教材 同時我們也會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學會提問並組隊研究,並解決問題。去年的G9社區設計結題展,ASJ的孩子們利用化學、科學學科的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他們優秀的作品、自信的樣貌依舊歷歷在目。
![]() ![]() ![]() ![]() ▲2021学年的G9社区结题展 周鋼老師想對學生說的話: 化學課是需要一定記憶的學科,同時我們也不鼓勵學生死記硬背,教師在講解知識的同時,會從知識的形成演變,知識內在的關係來推導、演變,構建其聯繫。比如學習了原子結構,電子層數,自然推導除金屬失去電子的能力隨著電子層數增加,化學反映活性增加。 其次,要保持閱讀的習慣,G9目前的作業量不是很大,同學們也沒有陷入題海戰術,目前就是要找機會養成閱讀習慣,認真思考,形成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 G10:關鍵的一學年,決定是否選修化學 上了高中,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是否要選修化學。這個主要和學生的大學學科目標,還有學生自身能力有關。
化學是部分科學學科的核心,與其他學科結合的領域有很大發展空間,在理學、農學、醫學專業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 與生物專業類結合:生物技術、生物工程、食品品質與安全、農學園藝、植物保護、草業科、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 • 與醫學類結合:基礎醫學、護理學、口腔醫學、中醫學、針灸推拿學; • 與地質類的結合:地球化學; • 與公安技術類結合:消防工程專業; • 與海洋科學類結合:化學海洋學專業;
這些都打開了化學發展的更大領域。 大學想要從事研究類或工程類方向學習的同學可以選報化學。 ![]() ![]() ![]() ![]() ▲G10的化学课堂 對於化學,G10的科代表孫靖雯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鎂條燃燒的實驗。在實驗室裡,她看到了被點燃的鎂條瞬間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最終生成一種白色固體。自此,孫靖雯愛上了研究金屬的性質,打算參加更多競賽類和科創動手類的比賽,並在大學升讀研究型的化學方向學科。ASJ的化學課堂,讓孫靖雯感受到化學世界的美麗,她希望同學們都能和她一起,發現和迷上這門不是純理論,而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
在G10化學老師黃丹陽的課堂裡,他會讓同學更多參與課堂,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例如做完實驗之後要讓他們寫報告,雖然一開始他們寫得不好,但通過展示優秀作業做的好的地方,可以逐漸讓他們學會哪些部分可以改進。另外黃丹陽老師課堂上提問也會先看有沒有同學願意主動回答,回答完問題的同學再去點下一位,儘量讓每位同學都參與進來。 ![]() ![]() ▲黄丹阳老师在课堂上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過G10的學習,我們希望全部同學需要學會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識。對於DSE想要考化學的同學,我們的目標是高一學完6個章節,包括金屬,酸堿,氧化還原反應等。 ![]() ![]() ▲G10教材 黃丹陽老師想對學生說的話: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化學也是門“文理雙修”的學科,需要背誦的知識點相對較多,同時也有不少理論內容抽象、難懂,如配平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因此,需要有很好的空間想像力,又需要立體幾何等數學知識,還需要有很好的計算能力等等,造就了化學這一科的不平凡。 化學學科的特點似乎已經決定了化學會是比較難以攻克的學科。最初接觸化學,會發現知識點較為瑣碎、分散,但經過知識點不斷累積後,在某個階段,會“幡然醒悟”,學會融會貫通及靈活運用。 G11:保持探究思維,攻克DSE考試 到了G11階段,化學成了選修課,選修了化學的同學,都堅定了走下去學習的決心,有著不怕艱難的毅力。 ![]() ▲G11教材 在G11化學老師詹文通看來,這個年級的課程設計雖然以應試DSE為主,但是會利用IB的探究式方法來教授課程,讓學生更近距離地接觸化學,並獨立完成化學實驗,有助探索未來的專業以及就業方向。於課程中,我們更強調化學實驗的重要性,通過的每週一節實驗課,透過Blind Test等有趣的方式進行,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內容重視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Tony老師會在每節課最後留一個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Think outside the box,把實驗應用聯繫生活實際場景,多想想化學的無限可能性。同時,我們鼓勵學生多去進行活動考察,並多參與化學課題研究及比賽,“以賽促學”去拓寬自己的眼界。 ![]() ![]() ![]() ▲詹文通老师希望在课堂上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化学 最近,我們聽到了好消息,清華最年輕的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甯將回國,她將協助深圳創建一所集科研轉化、學生培養等若干功能於一身的新型研發機構——深圳醫學科學院,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顏寧的事蹟鼓舞了ASJ的同學們,要繼續通過化學這一門學科為祖國事業做貢獻。 詹文通老師想對學生說的話: 化學是一門連貫性比較強的學科,十分注重基礎能力的培養,也考驗對於知識的總結及提煉能力。因此關於在DSE考試及課程準備,我給予學生的學習建議是: 1. 第一個建議是從基礎的氫氦鋰鈹硼的化學元素週期表開始入手,把基礎打扎實,並且透過有趣的實驗,讓自己保持對化學的興趣。這也是G11通過每週一次的周測,用作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 2 第二個建議是我們除要把課本讀厚,更要把課本讀薄。因此我鼓勵學生使用Mind map(思維導圖)記錄每章節的核心內容,這有助對整本書提綱挈領,總結規律,最後形成屬於自己簡易而系統的思維網路。 3 第三個建議是重視實驗的實操練習。一般而言, G11約每週一次參與化學實驗課(差不多是每4~5節課就有一節實驗)。在DSE化學科卷中,每年也會提及實驗的技術及裝置等題型。學生答題練習時要多練習如何解答這些內容。另外,同學可多練習以概念圖作歸納,以鞏固自己的化學知識及答題準確度。學生們在學習內容後,建議多做練習卷或真題,同時,訓練作答速度及瞭解常犯錯誤題目,也是有助DSE的學習。 對基礎科學的不斷認識和突破創新之路,並沒有捷徑,需要堅毅和努力,不斷驅使自我奮發向前。 在ASJ,我們不斷挖掘學生的化學學習自驅力,通過探究式學習及實驗學習,幫助學生鍛煉自主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同時,我們也注重小組討論及體驗,提高學生的動手、思考和溝通能力,為大灣區培育創新科學科技人才貢獻一分力量。 ![]() ![]() ▲学生在实验室感受实践的魅力 |